現在的小企鵝是留遊學顧問,每天都會有學生來諮詢澳洲留遊學問題,整理了一下同學們常發問的問題,發現大家最常問的就是"哪一間學校比較好?念完以後是不是可以找到好的工作?"
其實好學校的定義真的很廣,大多數的人都會先以全球大學的排名來定義的好學校,不過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跟優點,著重的科系也不太相同,所以大家應該要選擇在自己專業領域裡比較有名氣的學校,而不是只專注在學校排名。像是有的學校的商學院比較強,如果對商科有興趣的同學,就應該選擇商業課程較為出名的學校。
順利申請到一間好的學校後,真的就能找到好工作嗎?!
其實這是不一定的,畢竟職場上的競爭看的並不是只有一張學歷,一張漂亮的學歷只能讓你在履歷上加點分,但是真正能讓你保有工作的還是你的工作態度、工作經驗、社交能力...等,所以一個好學校的畢業證書並不能跟一份好工作畫上等號。
所以我想當一個留學生,應該選的昰一間"適合自己的學校",只要在念書的過程中,能夠好好運用學校資源,並且有效的學習,把學到的東西變成自己的知識,我想這就是念了一間好學校了。至於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我想只要具備該有的專業知識,"學歷"真的證明你的"能力",要找到一份好工作應該就不是難事。
看了Curtis大哥在他Blog發表的一篇文章,真的是引人沈思的,大家可以參考看看。以下引用Curtis Blog的文章:
選一個好學校?還是當個稱職的學生?
對一個準備出國留學的朋友來說,澳洲的學校是否夠好,還是應該選擇英國、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當作留學目標,可以說是一個每天午夜夢迴無法揮去的念頭;等決定了澳洲為留學國家,哪個學校才是最有名,最有利於自己未來的,變成下一個程式的迴圈,殊不知,很多學生都忽略了選擇學校背後,身為學生的重大責任與任務。
來到國外留學,基本上多是以研究所以上學習為目標,進入大學的也多期許自己能繼續攻讀研究所,然後才回到台灣,進入職場工作,而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往往都是用"名校"、或者世界排名為選擇的依據,其實這時候更該注意的是,自己是不是已經準備好要當學生。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甚至是政治大學,可以說是台灣人人皆知的第一等學府,縱使在現今高錄取率的大學推甄以及聯考下,要能擠進這類學校也必須是人中之龍、人中之鳳,但把這些學校拿到國際上來比,我想結果人人皆知,澳洲多數大學排名皆不下於台灣的這些一流學府,如果光說要選個好學校,每個學校都該算是夠好了。
如果按照好學校就能有好的成就或者未來這樣的理論來推,從國外回台灣的留學生以及台灣一流學府的畢業生應該把整個就業市場以及成功人士的名單填滿,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卻並非如此,許多業界成功人士並非出身一流學府,更別說曾經留學海外,但是為何這些人會成功?我想這是因為他們在當學生的時候都是稱職的好學生,努力的學習並且累積成功的要件與背景,才能在畢業後自己打造自己的一片天空。
有人或許會說,我上課認真、下課複習,作業按時,考試高標,那這該算是稱職的好學生了吧;個人認為作到這些,只能算是盡到當學生的基本任務,要說稱職,該還有一段距離。曾聽過幾位在澳洲不同大學唸商科研究所的朋友抱怨過,澳洲課堂上同學觀念僵化、不知變通,老師教學教材更新太慢,其他國家同學亂七八糟的概念很難溝通...等等,遠比台灣各大學商業科系所傳遞的概念還要沒有價值;其實真正的教學價值就在這些大家認為不值得一顧的地方。在澳洲,高等教育並非人人都愛念,也並非人人都需要,會去上研究所的,多是在業界已經有一番成就,再回到學校充電的中高級人士,他們自然可能帶著僵化的系統組織概念;其他同學可能來自不同國家,印度、中東、中國、甚至東南亞、歐洲,這些帶著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或許有著亂七八糟難以溝通的情況,但不能否認的,他們也該是他們國家的知識份子,所以才能到澳洲來唸書,面對這些書本以外的寶藏,如何去挖,如何從他們身上得到知識,才是一個稱職的學生應該做到的本分。
在全球化的市場下,處處都靠國際貿易的台灣,自然不能置身全球化之外,進入職場,難以避免的要跟國際人士溝通,而在這講求效率的職場生態下,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溝通任務,切入客戶或者海外人士的觀念重點,變成是決勝的要件,這時候這些不同文化的經驗將會成為職場致勝的利器,因為曾經跟這些文化溝通相處,所以知道他們的特色與要點,自然也可以先一步抓住核心議題,完成任務。不只這種文化上的經驗是種致勝的能力,還有更多人脈上的建立、觀念上的刺激、創新議題的產生等,而這些能力,卻遠在學校的名聲之外,絕非世界排名學校所能直接灌輸給學生的知識。
這年頭,好的學校名聲或許可以給履歷表一個漂亮的開始,但是隨著職場歷練的增加,能力將完全取代過去學校的光環,朋友們,再問哪個學校比較有名,或者哪個學校世界排名比較優勢的同時,是不是也同時問問自己,是否已經準備當一個稱職的學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