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修了一門課"Principles and Practise of Public Health",

其中有一堂課是在討論"Determinants of health"(健康決定因素),為什麼有的人比較健康,而有的卻比較容易生病。

雖然這個問題乍聽之下很簡單,應該連三歲小孩都知道。但是有繳學費還是有差啦!!

所以教授就在課堂上講了一堆理論的東西,那是平常一般人不會去探討的問題。

在枯燥的理論講解後,外國老師總是比較幽默,授課的教授自己給健康因素下了個註解。

以下是他的幽默註解,何謂促進健康十大重點(傳統版 VS 社會決定版):

PS~所謂傳統版是以前大家推動健康的重點,而社會決定版是指社會的環境如何影響人的健康,如職業、住家環境...等,這也是目前公共衛生教育推動全民健康的重點,而這堂課的教授就幽默的將這些社會因素弄得很寫實+爆 笑。 

10 Tips for better health(健康十大重點)

Traditional 

(傳統版)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社會決定因素版)

1. Don't smoke, if you can, stop. If you cann't, cut down.

(不要抽菸,如果可以就戒掉它,如果不行就少抽一點)

2. Follow a balanced diet with plenty if fruit and vegetables.                   

(豐富的均衡飲食,蔬菜+水果)

3. Keep physically active.

(持續運動)

4. Manage stress by talking things thought and making time relax.

(紓解壓力,可透過談天跟放鬆)

5. If you drink alcohol, do so in moderation.

(溫和適度的飲酒)

6. Cover up in the sun, and protect your children from sunburn.

(注意防曬,並預防你的小孩曬傷。PS~這是因為澳洲太陽太大了。) 

7. Practise safer sex

(安全性行為)  

 

8. Take up cancer screening opportunities.

(做好癌症篩檢)   

 

9. Be safe on the roads: follow the highway code.

(注意交通安全)

 

10. Learn the ABC of First Aid: 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

(學習如何急救做心肺復甦術)

1. Don't be poor. If you can, Stop. If you can't, try not to be poor for too long.

(不要當窮人,如果可以就不要當,如果不行就不要當太久)

2. Don't have poor parent.

(不要有太窮的父母)

3. Own a car.

(買台車。因為沒車連去看病都難。)

4. Don't work in a stressful low paid manual job.

(不要找一份壓力大、錢少,還要出賣勞力的工作)

5. Don't live in damp, poor quality housing.

(不要住在潮濕又品質不佳的地方)

6. Be albe to afford to go on a foreign holiday and sun bathe.

(盡量可以去國外度假,享受日光浴。)  

7. Practise not losing your job and don't become employered.

(盡量不要丟掉工作,不要變成失業勞工。)

8. Take up all benefits you are entitled to, if you are unemployed, retired, sick or disabled.

(如果你是失業勞工、退休勞工、或是生病、殘障的人士,能拿的福利記得全都都要拿。)

9. Don't live near a busy road or near a polluting factory.

(不要住在吵雜的馬路邊或是有汙染的工廠旁邊。)

10. Learn to fill in the complex housing benefit/asylum seeker application forms before you become destitute.

(在你變窮前,趕快學會怎樣填複雜的房屋補助和收容所申請表吧!!)

 

很寫實吧!!雖然看完後所有上課的同學都在大笑,不過事實不也是如此??

早期(傳統)的促進健康方式,只著重在個人行為的改變,但行為改變了真的就會變健康嗎??其實社會環境的因素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沒有錢就等於沒健康,自己有沒有錢有一半的因素取決於父母,因為父母沒錢所以小孩比較難受到好的教育,沒有好的教育就很難找到好的工作,沒有好的工作就容易變成失業勞工,當了失業勞工就容易因為壓力大而有心理疾病(憂鬱症),有了憂鬱症沒辦法工作只好靠社會補助,而在社會補助下小孩很難得到好的生活環境及教育,這個小孩就要重複一次他父母的人生。

這個循環是無止境的,何謂公共衛生??就是要利用社會資源去打破這樣一個循環,讓全民在平等的狀態下得到健康。這個理念真的是很好,也是所有公共衛生人員在努力的方向,目前一些已開發國家像是美國跟澳洲都已經在朝這方面邁進,台灣似乎也應該朝這個方向前進了,因為只是單一的提倡個人行為的改變,並不能讓全民得到相同的健康品質,著手改善社會環境才能夠真的讓全民享受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企鵝澳洲留遊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